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6:01 点击次数:151
康治本的条文只有65条,大部分条文都遵循某种叙述格式,鄙人认为,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:
1. 大纲式条文:**之为病,**,****。
六经病之总纲,总述六经病的基本脉证情况。例如:
1.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
44.阳明之为病,胃实也。
48.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也。
49.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自利也。
51.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
63.厥阴之为病,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,下之利不止。
2. 定义式条文:**病,****,****,(名)为(曰)**。
对太阳中风、太阳伤寒、结胸、痞的定义,都是上述句式。首先太阳病,然后归纳症状,再给定义。例如:
2.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
3.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曰伤寒。
35.太阳病,发汗而复下之后,心下满鞭痛者,为结胸。但满而不痛者,为痞,半夏泻心汤主之。
3. “纲证方”条文:**病,**,****者,**汤主之。
此类条文,首辨大纲,再述病症,或有脉证,以药名收尾。绝大部分条文,都按这个方式给出来的,也是仲景先师,六经辨证的核心:先辨六经,再分析脉证,最后处方。例如:
5.太阳病,头痛,发热,汗出,恶风者,桂枝汤主之。
6.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反汗出恶风者,桂枝加葛根汤主之。
12.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者,葛根汤主之。
15.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
16.太阳中风,脉浮紧,发热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,青龙汤主之。
17.伤寒脉浮缓,身不疼但重,乍有轻时,无少阴证者,青龙汤发之。
26.伤寒中风,往来寒热,胸肋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肋下痞鞭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27.伤寒,身热恶寒,颈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29.伤寒,心中悸而烦者,建中汤主之。
32.伤寒,结胸热实,脉沉紧,心下痛,按之石硬者,陷胸汤主之。
36.太阳中风,下利呕逆,发作有时,头痛,心下痞鞭满,引胁下痛,干呕短气,汗出不恶寒者,表解,里未和也,十枣汤主之。
39.伤寒,胸中有热,胃中有邪气,腹中痛,欲呕吐者,黄连汤主之。
41.伤寒,脉浮滑,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
43.伤寒,无大热,口烦渴,心烦,背微恶寒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
45.阳明病,发热汗出,谵语者,大承气汤主之。
46.阳明病,发热,但头汗出,渴,小便不利者,身必发黄,茵陈蒿汤主之。
50.太阴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者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。大实痛者,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。
52.少阴病,心中烦,不得眠者,黄连阿胶汤主之。
53.少阴病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附子汤主之。
54.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。
55.少阴病,下利便脓血者,桃花汤主之。
56.少阴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57.少阴病,咽痛者,甘草汤主之。
58.少阴病,下利者,白通汤主之。
59.少阴病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,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不下利,呕者,真武汤主之。
60.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厥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赤色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利止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
61.少阴病,下利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者,猪苓汤主之。
62.少阴病,脉沉者,宜四逆汤。
65.伤寒,脉滑,厥者,里有热,白虎汤主之。
4. “纲治证方”条文:**病,**,****者,**汤主之。
此类条文,首辨大纲,有些还会讲详细病症,再述先前治疗的情况(可能是误治,也可能不是误治),再说误治后的病症,再讲方子。例如:
7.太阳病,发汗,遂漏不止,其人恶风,小便难,四肢微急,难以屈伸者,桂枝加附子汤主之。
8.太阳病,下之后,脉促胸满者,桂枝去芍药汤主之。
11.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反服桂枝汤,得之便厥,咽中干,烦躁,吐逆者,与甘草干姜汤,以复其阳。若厥愈者,与芍药甘草汤,以其脚伸;若胃气不和,谵语者,与调胃承气汤;若重发汗,四逆汤主之。
25.太阳病发汗,汗出后,其人仍发热,心下悸,头眩,身瞤动,振振欲擗地,脉沉紧者,真武汤主之。
30.太阳病,反二三下之,后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大柴胡汤主之。
33.太阳病,发汗而复下之后,舌上燥,渴,日晡所有潮热,从心下至小腹鞭满痛,不可近者,陷胸汤主之。
34.伤寒,发汗而复下之后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心烦者,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。
37.伤寒汗出解之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鞭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,下利者,生姜泻心汤主之。
38.伤寒中风,反二三下之后,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鞭满,干呕,心烦不得安者,甘草泻心汤主之。
42.伤寒下后,不解,热结在里,表里但热,时时恶风,大渴,舌上干燥而烦,欲饮水数升者,白虎加人参汤。
5. “治证方”条文:**后,**,****者,**汤主之。
此类条文,直接讲先前治疗情况,可能是服了什么汤药,或者发汗、下法等,未说明是归属于六经辨证的哪一经。前述治疗方法,可能是误治,也可能是当时常用治疗方法;再说治后的病症,再讲方子。例如:
9.服桂枝汤,或下之后,仍头项强痛,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微(痛),小便不利者,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主之。
10.服桂枝汤,大汗出后,大烦渴不解,脉洪大者,白虎人蓡汤主之。
19.发汗后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。
20.发汗后,脐下悸,欲作奔豚者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
6. “治治证方”条文:**,**后,**,****者,**汤主之。
此类条文,先述第一次治疗情况,再述第二次治疗情况,一般是发汗后,又用下法,就出现了问题,再讲症状,最后讲方子。例如:
18.发汗,若下之后,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,不渴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,干姜附子汤主之。
21.发汗,若下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者,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主之。
22.发汗,若下之后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
23.发汗,若下之后,反恶寒者,虚也,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。但热者,实也,与调胃承气汤。
24.发汗,若下之后,虚烦不得眠。若实剧者,必反覆颠倒,心中懊恼,栀子豉汤主之。若少气者,栀子甘草豉汤主之。若呕者,栀子生姜豉汤主之。
64.发汗,若下之,烦热,胸中窒者,栀子豉汤主之
7. 合病条文:**合病,****者,**汤主之。
此类条文,先说六经合病大纲,再说病症,最后用什么汤药。
13.太阳与阳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。14.太阳与阳明合病,不下利,但呕者,葛根加半夏汤主之。40.太阳与少阳合病,自下利者,黄芩汤主之;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
47.三阳合病,腹满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,遗尿,发汗谵语,下之额上生汗,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。
8. 纲释证方:**病,*****,****者,**汤主之。
此类条文,先归六经病,再解释其背后机理,再述病症,最后给方子。例如:
4.太阳中风,阳浮而阴弱,阳浮者,热自发,阴弱者,汗自出,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
28.伤寒,阳脉涩,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与建中汤。不愈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31.太阳病,热结膀胱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但少腹急结者,与桃仁承气汤。
上述是鄙人读《康治本伤寒论》条文时,对其条文的格式进行简单的归纳,宋本伤寒论比之更多条文,也许有更多的分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